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项或者几项才艺,音乐方面的培养也成了学龄前儿童所进行的早教项目中的一种,在学习音乐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培养表达音乐的能力。让孩子训练乐感其实还可以从日常的语言入手。
其实,音乐和语言是有相同之处的,音乐是由错落有致的高音和长短有序的节奏所组合而成的,这样的组合其实大量的存在在我们的语言中,因此家长可以在平时用语言训练宝宝的乐感,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高音的感受和表达
高音并不只是出现在唱歌当中,我们平时说话时的四声就具有歌唱的性质。比如说宝宝拉长音叫“妈——妈”,就音调而言相当于乐谱上的“5-3”,所以如果想要为孩子训练乐感,家长说话的时候要多用悦耳的、音调和谐的长音,这就如同唱歌一般,并且可以注重培养孩子的分辨和分辨高低音的能力,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练习高音的;例子: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2、节奏的感受和表达
节奏其实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走路时候的脚步,甚至是我们本身的心跳、呼吸,都具有一定的节奏的。
家长指出除了这些固定的节奏,也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下有明显变化的节奏,比如说拍手和跺脚,或者听一些简单的歌谣。歌谣是很多孩子都是喜欢的,特别是那些有意思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所以家长们在训练乐感时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教孩子一些歌谣。比如说下面这一首歌谣:
“大公鸡,真美丽,红红的冠子花花的衣,每天早上喔喔啼。”
所以,家长们想要为孩子训练乐感,不要忘记将语言渗入到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我们平时说的汉语,无论是汉语的音调,还是日常生活的一些节奏,都是可以锻炼宝宝的乐感的。也因此,这些家长在可以在平时说话的更要多加注意。总之,孩子乐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可以着急的,要循序渐进,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