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到六岁的小孩子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知识经验,小宝宝们不再单纯地依赖于爸爸妈妈的思考,表现出自主思维的意愿,经常说:“让我自己想想看!” 同时又乐于分享自己思维的成果,希望获得小宝宝人的认可,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了满足小孩子的心理需要,必须引导小孩子自主思维。
三到六岁的小孩子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一是小宝宝们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和小宝宝人的不同,并且在处理问题时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
二是小宝宝们处在人生的“第一反抗期”,存在着叛逆心理,反对小宝宝人的干涉和限制,追求独立自主;
三是小宝宝们具有积极向上的意志,追求优越。因此,小宝宝们渴望自由,喜欢自主思维,善于表现自己。
那么,如何引导小孩子进行自主思维呢?
一、爸爸妈妈和教师要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让小宝宝们自己想,那么就必须恰当地保留思维空白。凡是小孩子能够自己思考的,爸爸妈妈就要做到“欲言又止”,讲究“空白”艺术,就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让小孩子自主思索,对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也培养了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以小孩子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作铺垫,激活小宝宝们的自主思维。小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优势,头脑中有了丰富的鲜活表象,小宝宝们就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积极有效地思维。
三、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爸爸妈妈和教师可进行深入浅出地旁敲侧击、点拨暗示,让小孩子自主思维,进行联想、想象、类比、推理,慢慢地领悟体会。爸爸妈妈解放小孩子的头脑,通过暗示、启发,引导小孩子自主思维,小孩子就会越来越聪明!
总结:要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让小宝宝们自己想,那么就必须恰当地保留思维空白。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爸爸妈妈和教师可进行深入浅出地旁敲侧击、点拨暗示,让小孩子自主思维,进行联想、想象、类比、推理,慢慢地领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