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满1岁后,总爱咿咿呀呀,让爸妈听起来兴奋开心,这时宝宝已经具备开口说话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妈妈做些什么可以帮宝宝开发语言能力,使宝宝早点开口说话呢?该怎么去和宝宝说话,怎么去引导他呢?
一岁的小宝宝开始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家长和小宝宝交流时多掌握一些小技巧,培养宝宝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造就良好个性的发展。
1、首先让宝宝学听话,即让宝宝听你说话、念儿歌和讲故事。接受信息从听开始,家长可以在这个学听话阶段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睡前讲故事、念歌谣可以作为宝宝每天“必修课”。一个故事讲1~2周,固定几首儿歌,选择短小易记,朗朗上口。
经过多次重复,时间一长,宝宝从耳中听到各种词语和发音建立起语言联结,储存在他的大脑。同时经过宝宝大脑建立起一个加工系统,此时故事和儿歌变成他的内部语言,你会发现虽然宝宝不太会说,但要是你故意念错时,他会提示出来或表示不满。这时家长可以尝试让他“接话”,跟读跟唱。
2、教宝宝学看,接受信息从认识学起,宝宝成长过程,每日接触不同图文,这时要培养宝宝的从看中学认的兴趣和意识。即看物说话、看图说话。采取有效的方法是很重要,可以采用“有问有答式”、“你问他指”。如你问“小狗在哪儿?”,让宝宝学会可以用手指出你说的动物来。多给些图、物书本让宝宝看,在看的过程中告诉宝宝。等他熟悉了词汇以及词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尝试改变问法,此时还用手指作回答就不灵了 。“你问他说”,如你问“这是谁呀”,让宝宝达到能说出“小狗”的词来才行。
3、学习信息也可以从动学起:即做动作学说话。1~2岁宝宝爱动爱跳,他学会的动作技能不仅多而且明确,爬、走、跑、停、跳、攀、拿、扔、滚、要等。让宝宝听指令做动作并学说话是很好的方式。做动作学说话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你对他正在做的动作要用准确的语言“翻译”出来;二是让宝宝听指令做动作;三是做说并行,即边说边做动作。如此一来,可以检验宝宝学习和领会语言的程度。
4、经常性地和宝宝保持交流,日常对话:每天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你都要有意识地和宝宝说话、注意和宝宝说话的方式,别用“奶话”(儿语)和宝宝说话对话,注意说话言语要清晰、完整、规范、缓慢。
最后强调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宝宝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和学话的气氛。日常交流中爸爸妈妈应多从正面语言角度出发,教宝宝说话要用轻松的、游戏似的、纯属娱乐性的方法和在充满爱的气氛中进行,多积极肯定增加宝宝信心,言语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